將財富動員慈善事業

私人財富對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至關重要

目前,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中只有15%處於按計畫進行的狀態。 只有透過廣泛且自願地動員私人財富,才能挽救2030議程。

目前,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中只有15%處於按計畫進行的狀態。大約一半的目標進展「適度」或「嚴重」滯後,甚至有多達30%的目標落後於2015年設定時的狀態。

 

但推動進展所需的並不是新技術或科學知識。真正需要的是加速資金和技術的轉移,將其投入低收入國家的基層計畫中,這些計畫能夠為支持目標帶來巨大的社會經濟回報。
 
然而,現有的狀態和既定的秩序無法實現這一目標。聯合國秘書長在《2023年永續發展報告》中指出,必須讓不同形式的融資協同工作,並擺脫「照常營業」的思維。
Michael Macfarlane Associates - 2030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具有社會經濟影響的慈善事業

要達成2030年永續發展目標,必須自願動員私人財富投入基層的永續發展計畫。這意味著必須說服富有的個人和機構將更多的財富分配到這些目標。

 

這並不像聽起來那麼難。大流行病對這些目標造成了毀滅性的影響,導致一代人以來首次極端貧困的增加。但它也使那些擁有財富的人重新認識自己的社會責任。

這激發了私人領域對直接參與慈善項目的新興趣,這些項目可以最有效地將財富轉化為價值。顧問被要求探討哪些捐贈途徑能為客戶帶來最大的社會經濟影響。

 

新型的捐贈工具,如2030年永續發展集體基金,一個社會經濟影響加速基金,旨在將慈善捐贈和慈善事業直接引導到發展中國家的基層計畫中,並且沒有任何阻力。

推動2030議程的顯著機會

這些基金的前提是,將私人捐贈與那些資源不足、鮮為人知的基層計畫的資助機會聯繫起來,可以實現顯著的影響。透過提供大量的私人資金「加速」這些項目,它們可以為這些目標創造巨大的社會經濟價值。

 

這種論述通常需要一個例子。永續發展目標3.1是將全球孕產婦死亡率(「MMR」)降低到每10萬次活產少於70人。截至2020年,MMR為223,這意味著每天有800名女性因懷孕和分娩相關的可預防原因而死亡——相當於每兩分鐘就有一人死亡。

95%的孕產婦死亡發生在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國家,那裡的女性往往無法獲得醫療服務。然而,透過培訓衛生工作者並為他們配備行動超音波掃描儀,動員社區孕產婦篩檢計畫的一個相對簡單的計畫就可以拯救婦女和她們的嬰兒的生命。

 

這麼做的成本是多少?每次篩檢約12.50英鎊(16美元)。每年向新興的現有基層計畫提供100萬英鎊(127萬美元)的資金,可以支持額外的24萬名女性進行篩檢,以便及早發現和轉診。

為什麼私人慈善是聲譽的必要條件?

在全球範圍內,人們日益加快地轉向一種文化期望,認為財富持有者應承擔起對世界產生積極變化的責任。  

 

隨著聲譽越來越不再由傳統媒體介導,而是由民主化的內容宇宙介導,財富持有者必須將「價值」融入他們的聲譽中。

 

因此,展示一部分財富被用來幫助他人,不僅是透過捐款,還透過積極參與,這在現代世界中至關重要。

有了正確的策略,私人慈善可以同時承載主要家庭的價值觀和目標,同時提升有影響力的權威聲音。

 

主要家庭和家族可以利用這種聲音來倡導和支持更廣泛的全球永續變革,超越任何單一慈善計畫的直接影響。

 

Michael Macfarlane Associates 幫助超高淨值人士、家族辦公室、基金會和機構客戶透過創建和管理慈善項目將財富轉化為價值。

不對原住民社區施加變革的定向計畫

同樣,永續發展目標2旨在實現“零飢餓”,而目標13則呼籲採取緊急行動應對氣候變遷及其影響。這些問題在世界偏遠和低收入社區中尤其普遍,對這些本已不平衡且脆弱的生活構成了明顯而迫切的威脅。

 

那些世代在喜馬拉雅山脈山麓的偏遠社區不受干擾地耕作的農民,現在必須應對因氣候變遷而導致的季風延遲、不規則的天氣模式和前所未有的土壤侵蝕。

為了避免這些社區出現糧食不安全問題並防止營養不良和飢餓,迫切需要開展外聯項目,分享氣候適應型農業技術,同時認可並尊重當地農民的土著知識。

 

將科學與原住民知識融合起來的外聯計劃,旨在適應和減輕氣候變遷的影響,並為當地糧食安全創造可持續的解決方案,其成本是多少?根據三年內花費100萬英鎊(127萬美元)在三十個村莊中(總人口為75,000人)實施該計劃的費用計算,每個村民的成本僅為4英鎊(5美元)。

與私人財富持有者合作的機會

這些例子的重點在於,這些計畫是有針對性的,不涉及外部力量或非政府組織對原住民社區施加變革。相反,它們是源自當地的基層項目,其規模足夠小,私人財富可以參與加速這些項目,但其影響足夠大,能夠推動實現這些目標。

 

不可避免地,有些人會對私人個人和機構在2030議程中扮演更大角色表示政治上的猶豫。許多人認為,公共機構應壟斷2030議程,並透過稅收來資助。還有一些人懷疑慈善家的利他主義。

但這樣的觀點低估了私人財富在選擇和參與慈善計畫方面的靈活性,這些計畫能夠更有效地將財富轉化為人類成果,並透過產生最大的社會經濟回報來加速實現這些目標。

 

到2030年,每個有能力的個人和機構都應該自豪地報告他們自願資助並加速推動基層項目,以創造人類成果並在支持這些目標方面產生社會經濟影響。只有透過這樣廣泛且自願地將私人財富動員到這些目標中,才能挽救2030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