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事業的價值
慈善事業的全球擴張可能意義重大
到 2030 年,將有 24 億人進入世界中產階級,全球支出將翻一番,達到近 64 萬億美元。 如果這些新財富中只有0.5%用於慈善事業,那麼可能意味著每年為慈善專案增加3190億美元。
慈善事業全球擴張對世界的影響可能非常重大。 根據花旗的數據,以貨幣計算,慈善捐贈的全球價值約為 2.3 萬億美元,相當於全球 GDP 的近 3%。
大約 67% 的慈善現金來自個人,28% 來自基金會,5% 來自公司。 此外,「投資」運營專案具有乘數效應,如今,慈善事業可能佔全球GDP的10%。
“現在每個人都有一個拯救世界的專案”
安德魯·亨特·默里(Andrew Hunter Murray)在《金融時報》雜誌上寫道:“今天,幾乎每個超過一定凈資產的人都有一個拯救世界的專案”(英國《金融時報》雜誌,2023 年 6 月)。 他離目標不遠了。
這一觀察結果當然是正確的,因為它與健康的開拓性美國慈善家群體有關,他們共同體現了開放的捐贈文化,這意味著美國公民每年向慈善機構捐款的金額是英國人的 45 倍,儘管人口僅為 5 倍。
但也許更有趣的是一批全新的新興慈善家的潛在影響。
亞洲和中東的超高凈值人士家庭也越來越多地尋求參與美國式慈善事業的慷慨和看似無限的野心;並經常尋求在舊世界、新世界和發展中國家之間建立 和資助可持續發展的“橋樑”。
即使是歐洲老一輩家庭繼承的代際財富,也正在慢慢被動員到規模越來越大的改善人類的慈善事業中,因為它滲透到更具社會意識的下一代手中。
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
量化慈善事業的價值
雖然這批新的慈善家的集體價值很難衡量,但不需要太多的想像力就能推斷出,比如說,全球慈善資金翻一番將產生重大影響。 當然,還有更多的好處:一項研究表明,在一些富裕國家,只有不到10%的超高凈值人士從事慈善事業。 也就是說,很多超高凈值人士還沒有參與慈善事業。 他們會嗎?
Michael Macfarlane Associates 支援世界各地的超高凈值人士和家族辦公室 通過擴大和發展其慈善抱負和專案,將財富轉化為價值,其經驗表明,正在發生快速轉變。 美國人認為“成功”不是以財富來評判的,而是由財富的慷慨程度來評判的,這種觀點正在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而那些有能力的人越來越希望「重生」為慈善家。
擁護資本主義的優點
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 有許多因素在起作用。
我們正在進入一個變革的十年,而變革始於大流行后的重置。 新冠疫情加劇了各地的不平等。 它減少了獲得教育和醫療保健的機會,並阻礙了許多社會挑戰,例如性別不平等,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的醫療保健領域。 這加速了超高凈值人士對私人或機構財富所帶來的社會義務的新接受。
人口結構也在改變慈善事業的格局。 到 2030 年,將有 24 億人進入世界中產階級,全球支出將翻一番,達到近 64 萬億美元。 如果這些新財富中只有0.5%用於慈善事業,那麼可能意味著每年為慈善專案增加3190億美元。
此外,到2035年,女性將繼承70%的代際財富轉移,並且從統計學上講,女性更有可能故意資助慈善專案。
人們也預設,當前的十年可能標誌著40年經濟時代的結束,以及一個更加動蕩和不確定的時期的開始,這將考驗不同資本主義模式的優點。
為了防止混亂,富裕的家庭和機構開始意識到,他們必須發揮自己的作用,支持資本主義所創造的財富的優點,通過將其中的一部分有意義的私人再分配到世界和人類改善的項目中。
向 2030 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轉變
特別是,隨著這種轉變的傳播,超高凈值人士和富裕機構越來越有動力將目光從傳統的“黑匣子”慈善捐贈轉向直接運營的專案,在這些專案中,來自家族辦公室的“智力資本”的增加,每一美元的捐贈都會產生影響乘數效應。
回饋世界的新領域不是傳統的“CSR”,甚至不是“ESG”。 相反,它是“可持續發展目標”——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到2030年,每個組織都有望將其部分財務和智力資源分配給可持續發展目標專案,這是完全可能的。
但在此期間,慈善家——其中許多人曾是企業家——是可持續發展目標專案的早期採用者。
而大品牌則通過ESG合規來尋求消費者的親和力;超高凈值人士通常對其智力和金融資本的協同作用轉化為有形的社會經濟成果更感興趣。 在這方面,可持續發展目標是他們集中精力開展慈善事業的理想場所。
一個備受推崇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專案由一個超高凈值人士100%資助,已經治癒了世界上一些最貧窮和最偏遠社區的6萬名白內障盲患者。
之所以能夠取得這一成就,部分原因是單一家族辦公室的全部智力資本都可用於該專案;利用它來利用許多非政府組織夢寐以求的資源,並向該專案灌輸從捐贈資金中獲得可觀的社會回報的重要性。
尋求回報的慈善家
有證據表明,在發展中國家,進行這種大規模的基層干預措施來治癒未經治療的失明,在術后第一年內,手術費用的社會經濟回報率為1,500%。
這些類型的「回報」數位對那些習慣於優化資源的人來說非常有吸引力;特別是那些喜歡能夠採取更“親力親為”的方法來優化項目影響的人。
超高凈值人士和富裕機構直接參與與可持續發展目標直接相關的專案運營的機會幾乎是無窮無盡的。 許多可持續發展目標確實存在重疊。 想要支援 SDG1(無貧困)、SDG3(良好健康)和 SDG5(性別平等),然後啟動一個專案,以填補發展中國家醫療保健領域存在的性別不平等差距。 或者通過讓偏遠村莊的孕婦獲得移動超聲檢查來降低孕產婦死亡率。 或者從人口販運中解救年輕女孩。
創造更美好世界的催化劑
當然,關於將這種對人類至關重要的問題留給「富有精英的私人心血來潮」的道德問題比比皆是。 一些人認為,國家有責任更有效地對財富徵稅和重新分配財富。
但是,這是一種重商主義的可持續發展觀點,它假定世界各國政府在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資金方面是有效的。 現實情況是,經合組織國家的全球援助預算總額目前為1850億美元,與推動全人類向前發展所需的資金相比,只是滄海一粟。 許多西方選民贊成削減對外援助和國際發展預算。
此外,在商業世界中,企業家和投資者傾向於填補政府無法填補的空白,以提供有需求和需要的產品和服務。 在許多方面,那些經常在財務上取得成功的超高凈值人士非常適合創造新的解決方案來解決可持續發展挑戰。 那麼,為什麼不讓他們擁有與商業世界一樣的不加批判的經營自由呢?
我們已經知道,經濟活動的全球擴張往往會改善人們的生活。 慈善活動的全球擴張可能被證明是一個同樣重要的催化劑,可以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